首页

女王 美脚 调教

时间:2025-05-26 08:31:40 作者:经常吃发酵食物,大脑、消化系统都变好了 浏览量:49112

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,山西朔州平鲁区举办2024年“锣鼓迎春·塞上雄风”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活动。刘志伟 摄

  中新网朔州2月26日电 题:南北非遗“点燃”塞北小城“元宵夜” 传统民俗演绎“热辣滚烫”

  作者 高雨晴

  广东潮汕英歌舞、新疆歌舞“登陆”塞北小城,踢鼓秧歌、威风锣鼓、中华顶幡、打铁花等非遗民俗轮番上演……连日来,一场南北非遗民俗展演“点燃”山西朔州平鲁“元宵夜”,民众穿梭于大街小巷,看花灯、赏非遗,感受“朔北雄城”的“热辣滚烫”。

  平鲁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北部,地处晋蒙交界的黄土高原地带,是“中华门神”尉迟恭故里,有“朔北雄城,塞外天险”之称。

  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,朔州市平鲁区举办2024年“锣鼓迎春·塞上雄风”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活动。其间,当地组织各部门、乡镇(街道)、企业的15支文艺表演队走上街头,大展才艺;11台彩车和4台花车在街头巡游,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元宵节期间,踢鼓秧歌、威风锣鼓、中华顶幡、打铁花等非遗民俗在塞北小城山西平鲁轮番上演。 刘志伟 摄 山西平鲁,元宵节民俗活动吸引民众驻足观看。 刘志伟 摄

  现场,新疆歌舞热烈奔放,尽显丝路风情;踢鼓秧歌表演风趣,极具传统地域特色;潮汕英歌舞气势如虹,带来力与美的震撼;中华顶幡动作惊险、技艺超群,引得现场观众连连叫好。不少民众表示,“今年元宵节活动热闹非凡,年味十足”。

  其中,来自南方的潮汕英歌舞深受当地民众喜爱。融戏剧、舞蹈和武术于一体的英歌舞,是流行于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艺术,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
潮汕英歌舞表演。 刘志伟 摄 广东潮汕英歌舞“登陆”塞北小城山西平鲁,精彩的演绎吸引民众观赏。刘志伟 摄

  16岁的潮汕英歌舞演员林培杰第一次来到山西。他说,“元宵节期间,我们每天演出10场左右,感受到当地民众浓浓的热情和对英歌舞的喜爱。”

  踢鼓秧歌是每年元宵节当地必不可少的节目。民间艺人自行组成演出班,在街头、广场等地,进行演出活动。表演时,常以两踢鼓(多扮老生)引路,每一踢鼓后,跟一拉花。踢鼓的步法大而刚健,表演刚健奔放;拉花的步小而颤动,表演袅娜柔软。

踢鼓秧歌是每年元宵节当地必不可少的节目。刘志伟 摄 平鲁踢鼓秧歌源于农耕,极具地域特色,广受当地民众喜爱。高雨晴 摄

  踢鼓秧歌非遗传承人杜成印介绍,平鲁踢鼓秧歌源于农耕,极具地域特色,广受当地民众喜爱。如今,表演团体人数由过去的几十人发展至四五百人。“今年,我们组织了一支108人的踢鼓秧歌表演队,并特别设计‘四面八方’队形,寓意‘龙行龘龘’。”

  除文艺展演外,元宵节期间,当地在平鲁城区中心的一处广场上,特别设置门神信俗——尉迟敬德、泥塑、剪纸等非遗展区,同时在平鲁区文化馆举办“精神家园”非遗展览,集中展示当地非遗文化,让民众感受民间文化魅力。

剪纸艺术家薛振元向民众展示剪纸作品。 高雨晴 摄 非遗传承人展示中华门神尉迟恭文创产品。 高雨晴 摄

  夜幕降临,平鲁区紫晨广场上人头攒动,造型各异的花灯“点亮”这座塞北小城。当地将龙年新春、门神文化、城市发展、科技进步与彩灯艺术相结合打造而成的“夜游乐园”,吸引不少民众前来观赏,在灯火璀璨中,为龙年春节画上句号。(完)

【编辑:钱姣姣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2024年澜沧江—湄公河合作中国藤球公开赛在广西南宁揭幕

10月4日下午,金湘军来到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指挥中心,通过视频察看城市重点区域、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和重点景区,了解交通流量、警力部署、隧道安全、公路客运车辆管理、危化品运输车辆风险管控等情况。

重要背景下,何立峰和他见面,有三个特别细节

近年来,共青城市大力实施“互联网+服装产业”战略,推动线上、线下融合发展,推进线上直播平台、智能化工厂等建设,并与各电商平台开展合作,大力拓展羽绒服销售渠道。

联播+|发展新质生产力 总书记重视“内外”联动

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、四川省导游协会会长陈乾康向第一财经表示,非常看好接下来的8天黄金周。“今年的黄金周可能是旅游业全面繁荣的一种场景,大小城市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到来。”

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代表团访北大 与丁宁切磋乒乓球

传统产业的“加速”,首先要靠“加数”。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,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选择题,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“必答题”。目前,吉林省在冶金、农机、农产品加工、木材加工等产业都具备推陈出新的基础和条件。升级改造传统产业,吉林省正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力军的新型工业化,主攻现代化大农业巩固提升排头兵地位。

(经济观察)再迎千人旅行团 海南三亚入境游持续升温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